跳到主要内容

065

【卷十一】

九十單提法

小妄語戒第一

象力釋子,與外道論議,若不如時,便違反前語;若僧中問時,即復違反前語,於衆中知而妄語,故制。

毁呰語戒第二

六羣比丘,斷諍事,種類罵比丘,比丘慚愧,忘失前後,不得語,故制。

兩舌戒第三

六羣傳彼此屏語,致生鬪諍,故制。説野干挑撥善牙師子與善博虎事。

共女人宿戒第四

阿那律寄婬女舍宿,彼裸身來嬈,故制。

與未受大戒人共宿戒第五

六羣與俗人共處過宿,形露,俗人調弄,招譏,故制。後以羅云沙彌因緣,開二三宿。

與未受戒人同誦戒第六

六羣與俗人共誦佛經,語聲高大,亂坐禪者,故制。

向未受大戒人説他粗罪戒第七

有行别住比丘(謂犯僧殘戒受處分者),在下行坐;六羣以其所犯事,向俗人説,令其懷慚,故制。

實得過人法、向俗人説戒第八

緣起如初篇大妄語中説。此謂實得上人法,説則爲犯。

與女人説法過五六語戒第九

迦留陀夷乞食到長者家,在姑前,與兒婦耳語説法,姑見生疑,故制。此後,比丘不敢爲女人説法,乃制不得過五六語(謂五陰六入)。除有知男子,不犯。

掘地戒第十

六羣爲佛修治講堂,周匝自掘地,長者嫌爲“斷他命根”,故制。

【卷十二】

壞鬼神村戒第十一

有一曠野比丘,修治屋舍,自斫樹木,故制。(鬼者,非人是。村者,一切草木是。鬼神依草木而住,故以草木爲鬼神村。)

異語惱他戒第十二

闡陀犯罪,諸比丘問之,即以餘事報言:“汝向誰語?爲説何事?爲論何理?爲語我、爲語誰耶?是誰犯罪?罪由何生?我不見罪,云何言我有罪?”諸比丘譏嫌,白佛,佛令僧爲作“餘語白”;便觸惱衆僧:唤來不來,不唤來便來;應起不起,不應起便起;應語不語,不應語便語;故制。

嫌罵戒第十三

沓婆摩羅子,知僧臥具及差僧食,慈地比丘於眼見耳不聞處,或耳聞眼不見處,言其有愛恚怖痴,故制。

敷僧臥具不擧戒第十四

十七羣比丘,取僧坐具在露地敷用,而不收攝,致令損壞,故制。

僧房不擧臥具戒第十五

佛在祇桓。客比丘於僧房中敷僧臥具宿,後不語舊住便去,致令損壞,故制。

强奪止宿戒第十六

六羣與十七羣道路行,至無比丘住處,十七羣語六羣言:“汝是我等上座,應先求住處。”六羣言:“汝等自去,我不求住處。”十七羣求得住處,自敷臥具止宿。六羣至,語言:“汝等起來,當以大小次第止。”十七羣不允,即强敷臥具,十七羣高聲言:“諸尊!莫爾!”少欲比丘聞之,白佛,制戒。

牽他出房戒第十七

六羣與十七羣在道行,至小住處,十七羣先入,掃洒令浄;六羣至,便驅十七羣起,牽出,故制。

坐脱脚床戒第十八

有比丘住重閣上,坐脱脚床,坐不安庠,床脚下脱,打傷在下比丘,故制。

用蟲水戒第十九

闡陀起大屋,以有蟲水和泥,長者見而嫌責,故制。

覆屋過三節戒第二十

闡陀起大房,覆有餘草,復更重覆,三猶不止,屋便摧破,故制。

輒教尼戒第二十一

佛在祇桓。大愛道請佛聽諸比丘與尼教誡説法,佛勅阿難隨次差上座往,時般陀尊者當往,而所誦唯一偈,三説已,三入第四禪,諸羅漢尼皆大歡喜,六羣尼則調戲譏嫌,於是尊者現通而去。時,六羣比丘自往教誡,不説正法,惟説一切世論,乃至笑、儛、跛行等,六羣尼大歡喜,大愛道白佛,佛制:僧中差教授尼人,作白二羯磨。佛制:成就十法,然後得教授比丘尼:㈠ 戒律具足;㈡ 多聞、誦二部戒利;㈢ 決斷無疑;㈣ 善能説法;㈤ 族姓出家;㈥ 顔貌端正;㈦ 尼衆見便歡喜;㈧ 堪任與尼衆説法勸令歡喜;㈨ 不爲佛出家而被法服犯重法;一○ 滿二十歲,若過(謂受大戒滿二十夏以上者)。因制此戒。

【卷十三】

教尼至日暮戒第二十二

難陀好音聲,爲尼説法,聽者樂聞,遂至日暮;尼出祇桓入城,城門已閉,即依城壍中宿,晨旦,在前入城,諸長者謗爲與比丘宿,故制。

譏教尼人戒第二十三

尼聞教授師來,半由旬迎,安處房舍,辦好飲食及洗浴處。六羣不爲僧差,心生嫉妬,便言:諸比丘,爲飲食故,教授比丘尼。故制。

與非親尼衣戒第二十四

舍衞城有一乞食比丘,威儀具足,時有尼見,便生善心,數請彼比丘,比丘不受;異時,衆僧分衣物,此比丘持衣分出祇桓門,見此尼來,即以與之,意彼不受,尼輒便受,比丘數數向人嫌責此尼,故制。

與非親尼作衣戒第二十五

迦留陀夷爲一尼作衣,乃作男女行欲像,襞衣與之,語令“不得披著,亦莫示人;若白時到,當著此衣,在尼僧後行”。尼如其教。諸居士見而譏笑,大愛道問知其故,諸尼白諸比丘,比丘轉白世尊,乃制此戒。

與尼屏坐戒第二十六

迦留陀夷至偷蘭難陀所,在門外,共一處坐,居士譏其猶如夫婦,故制。

與尼同行戒第二十七

六羣與六羣尼人間遊行,居士嫌之,故制。

與尼同船戒第二十八

六羣與六羣尼共乘船,故制。

食尼歎食戒第二十九

舍衞城有一居士請舍利弗目犍連飯食,偷蘭難陀謗爲“下賤人”,讚提婆達等爲龍中之龍,故制。

與婦女期行戒第三十

有毘舍離女,嫁舍衞國人,與姑共諍,還詣本國;時阿那律從舍衞至毘舍離,彼婦女欲隨行,尊者許之;夫主追至,打尊者幾死;尊者下道,静處跏趺,入火光三昧;夫主待其定起,禮拜懺悔;尊者爲説法而去。還告衆僧,白佛,制戒。(不期無犯。)

過受一食施戒第三十一

有無住處村,居士爲比丘作住處,常供給飲食,止聽一食。六羣得美好飲食,復住第二宿,乃至於此數數食,居士譏嫌,故制。(有病無犯。)

展轉食戒第三十二

有沙婆羅門,以五百乘車,載滿飲食,經冬涉夏,隨逐世尊,伺候空缺設供,而不得便,阿難爲其白佛,佛聽作餅粥供僧。時諸居士聞佛聽僧食粥及餅,皆大歡喜。有一少信大臣,見佛及僧大得供養,生福田想,辦肥美飲食請僧,僧先食濃粥,不復能多食,大臣嫌之。羅閲城少信樂師,其事亦爾。佛乃制戒:不得展轉食。後開病時、施衣時不犯。

【卷十四】

别衆食戒第三十三

提婆達利養斷絶,與伴黨五比丘俱,家家乞食,故制。

取歸婦價客食戒第三十四

舍衞國大村女嫁鬱禪國,還父母家,施比丘食;其夫呼還,因諸比丘盡取其食,方更辦具,其夫已更取婦。又、波羅奈城外,衆商價車伴共宿,有比丘,於一信樂商賈處得食,展轉告餘比丘,乞令食盡,彼方更市糧食,諸伴先去,道路爲賊所刼,故制。

足食更食戒第三十五

世尊讚歎一食法,比丘奉行,致體色枯悴,佛聽一坐食乃至飽足;又聽食飯麨等五種食令飽足;又聽病比丘數數食。因棄餘食,衆鳥争鳴,又聽瞻病人食病人殘食;及聽取所受食作餘食法;又聽諸比丘從彼處持食還,作餘食法食。時舍衞國有一貪餮比丘,不知足食不足食,不知餘食不餘食,得便食之,故制。

勸足食戒第三十六

貪餮比丘爲他所訶,心懷恚恨,故令他犯,故制。

非時食戒第三十七

迦留陀夷日暮乞食,一妊婦持食出門,值天雷電,暫見其面,怖稱是鬼,而致墮身,恚言:“沙門釋子,寧自破腹,不應夜行乞食。”故制。

殘宿食戒第三十八

尊者迦羅,常坐禪思惟,時中乞食易得,迦羅作是念:“何爲日日乞食疲苦?寧可食先得者;後得食當持還。”即如所念爲之。諸比丘於食時,不見迦羅,疑是命終、遠行等;後見,問知其故,白佛,制戒。(殘宿食者:今日受已,留至明日。)

【卷十五】

不受食戒第三十九

舍衞城中有一比丘,常乞食,著糞掃衣;時城中諸居士,爲命過父母等,於四衢道,乃至廟中,作飲食祭祀供養;彼比丘自取食之,居士譏嫌,故制。

無病索美食戒第四十

跋難陀至商主家索雜食,商主問:“有何患?”報言:“無所患。但意欲得雜食耳。”商主譏嫌,故制。有病無犯。

與外道食戒第四十一

佛勅阿難分餅與衆僧,分已,有餘,乃與乞人;有一裸形外道女,顔貌端正,阿難付餅,餅黏相著,謂是一餅,與此女人,女與傍人轉問所得,即生疑謗。又一梵志在此食已,轉向餘國,道逢篤信相士,告以從“秃頭居士”得食,相士以白比丘,乃制此戒。後開置地與。

食前後入聚落戒第四十二

有長者設食請僧,待跋難陀至,跋難陀於小食時,更詣餘家,時垂欲過方來,諸比丘飲食不得滿足;又一大臣送甘果至僧伽藍,亦待跋難陀來分,彼後食已,詣餘家,時過乃還,使衆僧不得食新果,故制。是後,衆僧不敢入城受請,佛聽相囑授入城。又聽病時等不囑授入城。

食家强坐戒第四十三

迦留陀夷至齋優婆私家坐,其夫問須何等,報言須食,即使婦出食與之,食已,不去,其夫瞋恚而出,故制。(食者:男以女爲食,女以男爲食,故名爲食家。)

食家屏坐戒第四十四

迦留陀夷更在户扇後坐,與齋優婆私語,故制。

獨與女人露坐戒第四十五

亦起自前人故制。

故使他不得食戒第四十六

跋難陀與餘比丘鬪,結恨在心,異時,將至無食處徧行,餘有少時,乃語言:“汝是大惡人,由汝故,並使我不得食,汝速去!”彼比丘囘到祇桓,日時已過,不得食,乏極!諸比丘聞,嫌責,白佛,制戒。

過受藥戒第四十七

摩訶男釋種供僧藥,恭敬上座,施與好者,求亦與,不求亦與;六羣詣其家,故求難得藥,報言:“有者,當與;無者,當詣市買與。”六羣即以“有愛”及“妄語”訶之。摩訶男因此,不復供僧藥,故制。後以緣開常請等。

觀軍陣戒第四十八

波斯匿王自領軍征伐反叛,六羣往觀,王見,不悦,因寄石蜜一裹,問訊世尊,故制。後開受請不犯。

軍中過宿戒第四十九

六羣有因緣至軍中宿,故制。

【卷十六】

觀軍合戰戒第五十

六羣觀軍陣,爲箭所射,故制。

飲酒戒第五十一

娑伽陀尊者,借宿辮髮梵志家,降毒火龍,拘睒彌主心生篤信,覲禮世尊,欲供尊者,六羣爲索黑酒,尊者醉飽,中路倒吐,衆鳥亂鳴,佛訶云:“如今不能降伏小蛇,況能降伏大龍?凡飲酒者,有十過失:㈠ 顔色惡,㈡ 少力,㈢ 眼視不明,㈣ 現瞋恚相,㈤ 壞田業資生法,㈥ 增病,㈦ 益鬪訟,㈧ 惡名流布,㈨ 智慧減少,一○ 命終墮三惡道。自今已去,以我爲師者,乃至不得以草木頭内著酒中而入 口。”乃制此戒。

水中戲戒第五十二

十七羣比丘水中戲,波斯匿王在樓上見之,語末利夫人云:“看汝所事者。”夫人遣使白佛,制戒。

相擊攊戒第五十三

六羣中一人擊攊十七羣中一人,致令命終,故制。(擊攊,謂挃令肉癢,以此取笑也。)

不受諫戒第五十四

闡陀欲犯戒,諸比丘諫而不從,故制。

恐怖他戒第五十五

佛在經行處經行,那迦波羅比丘侍佛,初夜,請佛歸房,世尊默然;中夜、後夜亦爾;乃反被拘執,作非人恐怖聲。世尊清旦集衆,訶責,制戒。

過洗浴戒第五十六

摩竭國有池水,瓶沙王聽諸比丘常在中浴;六羣比丘後夜入浴,王與綵女亦至,聞比丘浴聲,静以待之,六羣以種種細末藥更相洗,乃至明相出,王竟不得浴,諸大臣皆共嫌恚,故制。後開病時、熱時、作務時、風雨時、道行時。(佛制比丘半月一浴,除此諸時,不得過。)

露地然火戒第五十七

六羣以在上座前不得隨意,即出房外,露地然火向炙,時空樹中有毒蛇,火氣熱逼,從樹空出,諸比丘皆驚,取所燒薪散擲,迸火燒佛講堂,故制。

戲藏他物戒第五十八

十七羣持衣鉢等著一面,經行、望食時到,六羣俟彼背向時,取而藏之,時到尋覓,在前調弄,餘比丘察知,嫌責,故制。

輒著真實浄施衣戒第五十九

六羣真實施親厚比丘衣已,後不語主,還取著,故制。

浄施衣有二種:㈠ 真實浄施,㈡ 展轉浄施。真實浄施者,應問主,然後取著。展轉浄施者,語與不語,隨意取著。

新衣不壞色戒第六十

六羣著白色衣行,故制。

殺畜生戒第六十一

迦留陀夷不喜見烏,作竹弓射之,故制。

飲用蟲水戒第六十二

六羣取雜蟲水飲用,故制。

【卷十七】

故惱他戒第六十三

十七羣問六羣:“云何入初禪,二、三、四禪?云何入空、無相、無願?云何得四果?”報言:“如汝所説者,則已犯波羅夷法,非比丘。”十七羣往問上座,知其爲作疑惱,白佛制戒。

覆他粗罪戒第六十四

跋難陀數犯罪,向一親厚比丘説之,令勿語人。後二人共鬪,彼比丘即向餘比丘説其所犯,餘比丘問知其由,白佛,制戒。(粗罪者:四波羅夷,十三僧殘。)

與年不滿者受具戒第六十五

羅閲城中,有十七羣童子,先爲親友,最大者年十七,最小者年十二,共求出家,諸比丘與受大戒。不堪一食,夜半患饑,大唤,啼哭,故制。

發起諍事戒第六十六

六羣知諍事如法滅已,更令發起,故制。

同賊伴行戒第六十七

衆多比丘與價客私度關者伴行,俱爲守關人所捉,波斯匿王訶責放去,王衆不服,故制。

惡見不捨戒第六十八

阿梨吒比丘生惡見,謂婬欲不障道,諸比丘諫而不捨,故制。

隨擧戒第六十九

阿梨吒不捨惡見,僧與作“不捨擧羯磨”,時六羣供其所須等,故制。

隨擯沙彌戒第七十

跋難陀有二沙彌,起惡見,不捨,僧與作擯羯磨。六羣知僧滅擯此沙彌,而誘將畜養,故制。

【卷十八】

拒勸學戒第七十一

時闡陀比丘,諸比丘如法諫時,作如是言:“我今不學此戒,當問餘智慧持律比丘”,故制。

輕訶説戒戒第七十二

衆比丘誦正法毘尼,六羣恐其通利,數擧我罪,往語之言:“若欲誦者,當誦四事及十三事,餘不應誦。何以故?説是戒時,令人惱愧懷疑。”故制。

恐擧先言戒第七十三

六羣中一人,自知罪障,恐清浄比丘擧發,先往語言:“我今始知此法,戒經所載。”故制。

同羯磨後悔戒第七十四

沓婆摩羅子知僧事,設會、布施、不得往,衣服破壞,衆僧作白二羯磨,以衣與之;六羣亦在衆中,而後反悔,乃云:“諸比丘,隨親厚,以衆僧物與之。”故制。

不與欲戒第七十五

衆比丘集一處論法毘尼,六羣疑爲其作羯磨,從座起去,衆僧止之而不住,故制。

與欲後悔戒第七十六

六羣中有犯事者,恐僧彈擧,於一切時,六人相隨不離,僧不得與作羯磨;後於作衣時唤之,報言:“作衣,不得往。”僧言:“若不得來,可令一二比丘持欲來。”即令一比丘來,僧即與此比丘作羯磨。此比丘還,六羣悔言:“彼作羯磨者,非爲羯磨,羯磨不成。我以彼事故與欲,不以此事。”故制。

屏聽諍事戒第七十七

六羣聽諸比丘鬪諍語已,而向彼人説,令僧未有諍事而有諍事,已有諍事而不除滅,故制。

瞋打比丘戒第七十八

六羣中一人,瞋打十七羣中一人,被打者,高聲唤言:莫爾!比房住者聞之,白佛,制戒。

搏比丘戒第七十九

六羣以手搏十七羣,故制。

無根僧殘謗他戒第八十

六羣以瞋恚故,以無根僧殘謗十七羣,故制。

輒入王宫戒第八十一

末利夫人勸波斯匿王既得信樂,聽諸比丘入出宫閣,無有障碍。迦留陀夷入宫,王與夫人晝日共眠,遥見尊者,即起披衣,以所披衣拂座令坐,夫人失衣露形,慚愧而蹲。尊者還園,語諸比丘,比丘嫌責,白佛,制戒。

捉寶戒第八十二

有外道居士路行,忘千兩金囊,衆比丘見而持去,以待識者,居士趨還,即出與之,反以爲少,訟於波斯匿王,故制。後開在僧園中及寄宿處不犯。

【卷十九】

非時入聚落戒第八十三

跋難陀非時入聚落,與居士樗蒱,居士不勝,以慳嫉故,便言:“比丘晨朝入村,爲乞食故;非時入村,爲何事耶?”故制。或有僧事等,不犯。

作高床戒第八十四

迦留陀夷敷高好床座,故制。 兜羅綿貯褥戒第八十五

六羣作此,居士嫌其無愧無慈,故制。

作骨牙角針筒戒第八十六

羅閲城有信樂工師,爲比丘作骨牙角針筒,廢家事業,無復衣食,世人言其求福得殃,故制。

作尼師壇過量戒第八十七

佛見僧臥具不浄所汙,聽諸比丘爲障身障衣障臥具故,作尼師壇。六羣便廣大作,故制。迦留陀夷體大,不能坐,向佛所從來道邊,手挽尼師壇,欲令廣大,佛乃聽更增廣長各半磔手。

昨覆瘡衣過量戒第八十八

比丘有患癰瘡疥者,膿血汙身衣臥具,佛聽作細輭衣覆瘡上,著涅槃僧。六羣便多作廣長覆瘡衣,故制。

作雨浴衣過量戒第八十九

六羣作廣大雨浴衣,故制。

與佛等量作衣戒第九十

難陀短佛四指,諸比丘遥見,皆謂是佛,即起奉迎,因此,佛制難陀著黑衣。時六羣與如來等量作衣,或過量作,故制。

四提舍尼 悔過法

從非親尼取食戒第一

舍衞城時世穀貴,乞求難得,蓮華色比丘尼乞食所得,持與比丘,三日如是,有一長者乘車覲王,尼因避道,墮深泥中,以饑乏故,長者問知,嫌責比丘不知義讓,故制。

俗家受尼偏指授食戒第二

六羣比丘與衆多比丘在白衣家食,六羣尼爲六羣索羹飯,乃越次與,令中間比丘不得食,故制。

學家受食戒第三

羅閲城有一居士,夫婦俱得見諦,無所愛惜,常供比丘,遂致貧乏,佛令僧作學家羯磨,故制。

有難蘭若受食戒第四

諸婦女持飲食詣僧伽藍中供養,途中遭盜賊觸嬈,故制。

式叉迦羅尼法 百衆學法

一、 當齊整著涅槃僧。六羣不齊整著,故制(以下多是起自六羣,從略)。

二、 當齊整著三衣。

三、 不得反抄衣入白衣舍。

四、 不得反抄衣入白衣舍坐。

五、 不得衣纒頸入白衣舍。

六、 不得衣纒頸入白衣舍坐。

七、 不得覆頭入白衣舍。

八、 不得覆頭入白衣舍坐。

【卷二十】

九、 不得跳行入白衣舍。

一○、 不得跳行入白衣舍坐。

一一、 不得白衣舍内蹲坐。

一二、 不得手叉腰行入白衣舍。

一三、 不得手叉腰行入白衣舍坐。

一四、 不得摇身行入白衣舍。

一五、 不得摇身行入白衣舍坐。

一六、 不得掉臂行入白衣舍。

一七、 不得掉臂行入白衣舍坐。

一八、 好覆身入白衣舍。

一九、 好覆身入白衣舍坐。

二○、 不得左右顧視入白衣舍。

二一、 不得左右顧視入白衣舍坐。

二二、 静默入白衣舍。

二三、 静默入白衣舍坐。

二四、 不得戲笑行入白衣舍。

二五、 不得戲笑行入白衣舍坐。

二六、 用意受食。

二七、 平鉢受食。

二八、 平鉢受羹。

二九、 羹飯等食。

三○、 以次食。

三一、 不得挑鉢中而食。

三二、 無病不得爲己索羹飯。

三三、 不得以飯覆羹更望得。

三四、 不得視比座鉢中食。

三五、 當繫鉢想食。

三六、 不得大摶飯食。

三七、 不得張口待飯食。

三八、 不得含飯語。

三九、 不得摶飯遥擲口中。

【卷二十一】

四○、 不得遺落飯食。

四一、 不得頰食食。

四二、 不得嚼飯作聲。

四三、 不得大噏飯食。

四四、 不得舌􄊤食。

四五、 不得振手食。

四六、 不得手把散飯食。

四七、 不得汙手捉食器。

四八、 不得洗鉢水棄白衣舍内。

四九、 不得生草菜上大小便涕唾。

五○、 不得水中大小便涕唾。

五一、 不得立大小便。

五二、 不得與反抄衣不恭敬人説法,除病。

五三、 不得爲衣纒頸人説法,除病。

五四、 不得爲覆頭者説法,除病。

五五、 不得爲裹頭者説法,除病。

五六、 不得爲叉腰者説法,除病。

五七、 不得爲著革屣者説法,除病。

五八、 不得爲著木屐者説法,除病。

五九、 不得爲騎乘者説法,除病。

六○、 不得在佛塔中止宿,除爲守護故。

六一、 不得藏財物置佛塔中,除爲堅牢。

六二、 不得著革屣入佛塔中。

六三、 不得手捉革屣入佛塔中。

六四、 不得著革屣繞佛塔行。

六五、 不得著富羅入佛塔中。

六六、 不得手捉富羅入佛塔中。

六七、 不得塔下坐食留草及食汙地。

六八、 不得擔死屍從塔下過。

六九、 不得塔下埋死屍。

七○、 不得在塔下燒死屍。

七一、 不得向塔燒死屍。

七二、 不得佛塔四邊燒死屍使臭氣來入。

七三、 不得持死人衣及牀從塔下過,除浣染香薰。

七四、 不得佛塔下大小便。

七五、 不得向佛塔大小便。

七六、 不得繞佛塔四邊大小便使臭氣來入。

七七、 不得持佛像至大小便處。

七八、 不得在佛塔下嚼楊枝。

七九、 不得向佛塔嚼楊枝。

八○、 不得佛塔四邊嚼楊枝。

八一、 不得在佛塔下涕唾。

八二、 不得向佛塔涕唾。

八三、 不得佛塔四邊涕唾。

八四、 不得向佛塔舒脚坐。

八五、 不得安佛塔在下房己在上房住。

八六、 人坐己立不得爲説法,除病。

八七、 人臥己坐不得爲説法,除病。

八八、 人在座己在非座不得爲説法,除病。

八九、 人在高座己在下座不得爲説法,除病。

九○、 人在前行己在後行不得爲説法,除病。

九一、 人在高經行處己在下經行處不應爲説法,除病。

九二、 人在道己在非道不應爲説法,除病。

九三、 不得携手在道行。

九四、 不得上樹過人,除時因緣。

九五、 不得絡囊盛鉢貫杖頭著肩上而行。

九六、 人持杖不恭敬不應爲説法,除病。

九七、 人持劍不應爲説法,除病

九八、 人持鉾不應爲説法,除病。

九九、 人持刀不應爲説法,除病。

一○○、 人持蓋不應爲説法,除病。

七滅諍法

應與現前毘尼當與現前毘尼。

應與憶念毘尼當與憶念毘尼。

應與不痴毘尼當與不痴毘尼。

應與自言治當與自言治。

應與覓罪相當與覓罪相。

應與多人覓罪當與多人覓罪。

應與如草覆地當與如草覆地。

——以上明比丘二百五十戒竟。此下明比丘尼戒。